(说明:为增强讲座效果,网校特将讲义中的例题答案隐藏。您也可进行重新设置:>> 显示答案 >> 隐藏答案)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全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是生产和生产要素,要求掌握生产的含义,供给和供给规律,生产要素的含义和种类,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规模经济的含义、成因和三种变动趋势。
第二节是成本与收益,要求掌握成本的含义、机会成本的概念、成本的种类、收益的含义、总收益和需求弹性的关系。
第三节是生产者决策,要求掌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二部分 本章重点
				   1.	生产和供给
2.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3.	规模经济
4.	成本
5.	收益
6.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7.	利润最大化
  第三部分 重点详解  
   
				
                 
                              
                                第一节  		   	 	生产和生产要素 
                              
				   一、	生产和供给
				 
 (一)	生产的含义
  所谓生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生产可以分两大类,即商品的生产和劳务的生产。
 (二)	供给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愿意出售,二是有供给能力,否则就不能形成供给。
  供给的数量与价格密切相关。
 (三)	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
  某一商品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可用供给弹性来表示。供给弹性也称供给的价格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供给弹性(系数)=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根据供给弹性的数值,供给弹性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	供给弹性为零,供给完全无弹性。
  2.	供给弹性无穷大,即供给完全弹性或供给无限弹性。
  3.	供给弹性等于l,即单一供给弹性。
  4.	供给弹性大于1,即供给富有弹性。
  5.	供给弹性小于1,即供给缺乏弹性。
  供给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供给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增加供给容易,供给弹性大于1;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产品涉及到设备、技术等问题,增加供给不容易,供给弹性小于1。还有,供给时间的长短对供给弹性的大小也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时间越短,供给弹性越小;时间越长,供给弹性越大。
       
					   
	         
	
                              
              
       
          
二、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	生产要素概述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
  1.	劳动。劳动是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人们所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劳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由劳动者提供的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
  2.	土地。土地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经济学中的土地泛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赠与的物质和力量,即自然资源。
  3.	资本。资本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器、厂房、工具、存货以及生产所必需的其他实物。资本不是专指价值形态的货币,而是指为生产其他物品和提供劳务的人造资源。
  4.	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是指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能够经营管理公司和企业,具有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加量是递减的。简单地说,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那么,另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使用到一定程度以后,收益将递减。(参看表7-2)
 (三)	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总产量是指使用一定量生产要素所能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产量。
  平均产量=总产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即最后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边际产量=总产量的增量/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量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说明,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增后减的,而且还说明了生产者生产要素投人的合理区域。(参阅图7-2)
  假定生产者不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而希望得到最大的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以 L2 最为恰当,因为这时总产量最大。
  假定生产者考虑单位产品的成本而不希望得到最大产量,那么,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L1 为最恰当,因为这时平均产量最大。
  如生产要素投入量超过 L2 ,边际产量小于零,即投入量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这对生产者来说属于“禁区”;如生产要素投入量尚未达到 L1 水平,则生产者未能得到本来可以的好处,因为增加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总是能使平均产量有所提高。所以,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应在 L2 和 L1 之间。   
              
              
 
              
       
          
三、	规模经济
 (一)	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报酬,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
 (二)	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规模经济可以从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两方面来分析。
  内在经济是指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与内在经济相应的是内在不经济,内在不经济是指如果生产者的规模过大,则会由于自身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引起收益的减少。
  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生产者所带来的收益增加。
  如果一个行业规模过大,给个别生产者带来危害和损失,使他们的收益减少,这就是外在不经济。
 (三)	规模收益的变动和适度规模
  1.	规模收益递减。生产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称做规模收益递减。
  2.	规模收益递增。生产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大于规模扩大的幅度,称做规模收益递增。
  3.	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不变是指规模增加的幅度与收益增加的幅度相等。
  规模收益与单位生产成本之间往往呈现以下关系: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降;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收益递减阶段,单位产品成本上升。